据空间天气微信公众号12月15日消息:北京时间15日01时03分,太阳活动区13514爆发了一次强度为X2.8级的大耀斑。
SDO卫星成功拍摄到此次耀斑爆发的瞬间此次耀斑活动为自2017年9月10日X8.2级耀斑以来的最强爆发,造成强无线电信号吸收事件,短波无线电通讯以及导航低频信号传输受阻约一小时。由于我国此时已处于夜间,电离层扰动对无线电通讯的影响不大。
从耀斑爆发前到爆发峰值期,羲和号拍摄到的太阳色球层活动
爆发此次大耀斑的活动区13514位于太阳中部西侧,并不是正对着地球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爆发之前的3小时和9小时左右,分别还有两次M级的耀斑发生,并且伴随着日冕物质抛射活动,换句话说,已经有大量的日冕物质被抛离了太阳表面,正浩浩荡荡地飞向宇宙各处,会不会有一部分刚好命中地球呢?
能量堪比百万次火山大喷发
太阳耀斑是太阳黑子产生的爆发活动。太阳黑子是太阳上经常出现的深暗色斑点,肉眼难以观察,通常只能通过望远镜观测。一个黑子的大小和地球的大小相当,但它的磁场是地球磁场的上万倍。黑子的强磁场抑制太阳能量向外传递,所以黑子的温度比周边区域低上千度,在周围明亮区域的衬托下,黑子就显得较暗。黑子的磁场结构越复杂,它的磁力线就会变得越杂乱,容易储存更多磁能。这些非和平能量一旦超过了黑子活动区,耀斑就会爆发。
耀斑分为A、B、C、M、X,共5个级别,C级以下为小耀斑,M为中耀斑,X为大耀斑。一个M级耀斑释放的能量大约是上亿颗百万吨级的氢弹,或是十万至百万次强大火山爆发能量的总和。
耀斑爆发过程中观测的环系结构
日冕是太阳的上层大气,日冕物质抛射是发生在日冕层的一种等离子体物质抛射现象。日冕的质量大约是几十亿到几百亿吨,速度约为每秒上百到上千公里,携带很多磁场。太阳风暴期间,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通常伴随产生,它们都与太阳磁场结构大规模变动有关。
日冕物质到达地球后会猛烈撞击地球磁层,导致地球磁场变形,向地球磁层注入能量,引起地球磁层剧烈扰动,这种现象就是地磁暴。极光就属于地磁暴现象。磁暴期间,太阳风携带的高能粒子和地球大气层里的原子、分子产生碰撞,产生极光。
年初已连续爆发三次大耀斑
据报道,2023年伊始,太阳在6天内(1月5日至11日)连续爆发了三次最大级别(X级)的耀斑。
人类最早于1859年观测到历史上第一个有详细记录的太阳耀斑,即著名的“卡林顿事件”,至今对太阳耀斑的研究已有超过160年历史。人们发现,太阳耀斑爆发活动呈现大约11年的周期变化特征。在周期开始,太阳活动很少,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强,到周期末期,又趋于平静。
“自1755年观测到第一个太阳活动周开始,人类现在正经历第25个太阳活动周的上升阶段。可以预计,随着太阳新一轮活动周期的到来,太阳活动将逐渐增加,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发生的次数将越来越多。”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成剑霞说。
太阳黑子和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化
太阳风暴会对地球产生什么影响?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罗冰显表示,太阳爆发会对地球产生三轮攻击。
第一轮,太阳爆发的电磁辐射直接到达地球,影响了地球整个相关系统。第二轮,亚光速的高能带电粒子,经过几十分钟后到达地球。第三轮,日冕物质抛射大约在三天后到达地球。
在太阳风暴活动期间,如果开车出门,发现广播的噪音很大,就有可能是受到了第一轮太阳风暴活动或太阳耀斑的影响。太阳耀斑是全波段电子辐射的增强,因此也包括短波通讯波段,如果太阳耀斑活动产生的波段与广播的波段重合就会使广播产生噪音。
第二轮高能带电粒子可能会影响航空活动。地球的磁场在南北两极是开放区域,像一个尖尖的漏斗,也称为漏斗区域。高能粒子通过漏斗区传播到距离地面较低的高度上,大约100公里甚至是几十公里,在这个高度,粒子能量会加热电离层,电离层被加热后对于电波的吸收强度增大,有可能对航空活动产生影响。乘客、飞机上的电子设备都有可能受到辐射的影响。
日冕物质抛射会对地球所有的空间环境要素产生很大影响。以通讯活动为例,全球的电离层都可能因此产生电离层暴。电离层暴分为正暴和负暴,正暴即电离层的浓度升高,负暴即电离层的浓度降低。电离层的扰动,会影响所有需要依靠通讯而产生的活动。